小鼠转棒疲劳仪是筛选和鉴定检测的理想仪器,可做疲劳实验、运动协调能力、骨骼肌松弛实验、神经抑制实验;以及其它需用运动方式检测作用的实验,如毒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,体内某种物质缺乏对运动能力的影响,心脑血管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。
一、核心功能与实验类型
疲劳实验:跌落潜伏期、运动总距离;药品筛选及能量代谢研究
运动协调能力:跌落速度、被动旋转次数;小脑功能障碍或神经退行病评估
骨骼肌松弛实验:药诱导的跌落时间缩短率;肌松药的药效及拮抗剂开发
神经抑制实验:中枢导致的平衡失调;药副作用评价
毒性/病理影响:运动能力损伤百分比;心血管毒性、物质缺乏模型(如铁缺乏性贫血)
二、关键技术参数与操作设计
1. 硬件配置
转棒规格:
直径30mm(适配小鼠体型)
展开剩余70%表面磨砂处理增强抓附力,长度60mm通道
运动刺激模块:
电刺激辅助(0.2-2mA)防止消极怠工
红外传感器准确检测跌落(响应时间<0.1秒)
2. 运动模式控制
匀速模式:4-40 rpm恒定转速;基础耐力筛选
匀加速模式:终点速度达40-60 rpm;神经协调性高敏检测
正反转交替模式:摆动角度可编程调节;平衡能力测试
多阶变速模式:支持≥3级速度阶梯;运动学习能力评估
3. 数据管理系统
自动记录跌落时间/速度/距离
内置存储≥200组数据,支持USB导出至Excel
多通道并行检测(6/12通道同步运行)
三、标准化实验流程
适应性训练
实验前24-48小时进行低速训练(4-8 rpm)
减少应激反应对数据的干扰
环境控制
温度20±2℃、湿度60%、固定光暗周期(12h光照)
药品处理时序
神经抑制剂需提前30分钟给药
肌松药测试需腹腔注射后立即检测
终止条件
连续跌落3次或达到预设最时长
四、跨学科研究应用案例
神经退行病:
帕金森模型小鼠在加速模式下跌落时间缩短50%,定量反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
心血管药理:
心肌缺血小鼠的跌落速度下降32%,提示心输出量不足导致外周缺氧
代谢病:
Ⅱ型糖尿病模型运动距离减少41%,与周围神经类病变程度显著相关
发布于:安徽省金斧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